近日,记者探访14所在京高校发现,过半数的大学操场等体育场馆对市民设有“门槛”,有的安装门禁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运动场是限时限区域开放,有的对外进行入场收费,个别学校进操场锻炼一次就要10元钱。
开放高校体育场,舆论喊了好几年,高校却始终扭扭捏捏,欲拒还迎。其实,高校是有“心病”的。一方面,开放体育场后,校园秩序和师生安全如何保证;另一方面,体育场馆和设施的维护资金从何而来。不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高校设施“宁愿闲置也不开放”的姿态,可能还将持续。
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喂草。说到底,主要还是钱的问题。如果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能根据各地实际,疏通体育资金的来源和拨付渠道,学校的后顾之忧也就没了。高校“不差钱”,安保、维护等等,也就不是个事儿了。到那时,国家、高校、民众健身,也才能实现多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