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8日下午,上海市体育局分别发布体育场所、各级体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第一条就是“暂停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和活动”。其实早在1月24,上海就已宣布暂停市、区两级体育场馆开放,也暂停本市组织的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
非常时期企业如何利用这个节点?如何让自己的品牌活下来,并脱颖而出?如何维护好老客户,开拓新客户?如何面对未来可能被改变的市场状态等等问题,我们将陆续邀请行业的从业者和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共同解读。
“上半场疫情,下半场经济。”当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很多企业陆续迎来复工复产。疫情面前,企业各自的复工情况各不相同。然而,复工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体育设施制造企业复工情况如何?制造企业该如何做好复工呢?
一、二线城市凭借发达的经济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各项资源优势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着国内外体育运营商及投资商;三、四线城市的体育资源缺乏、管理相对落后、市场化运作率低等似乎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由于体量巨大、维护成本高、功能开发难度大等原因,大型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成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中“赛时风光无限,赛后难以为继”似乎成为奥运盛会难以走出的怪圈。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因此备受关注。
近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关于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上海体育支持12条”),提出将通过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减免企业房屋租金 、给予赛事企业补贴等12项措施促进本市体育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稳定发展。
近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体育产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经营,努力实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火热的线上服务带动了相关体育用品类的网络消费,也给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根据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推荐申报,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评估和综合评定,2019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选结果已经确定,现向社会公示(名单附后)。
2020年3月12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