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表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核心动力。
大众创业,体育市场活力四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吸引了众多创客关注的目光。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犹如燎原之火,点燃了体育产业市场的创业热情。过去两年中,陈一冰、王丽萍、王蒙、邢傲伟、孙英杰这些昔日的世界冠军以及黄健翔、颜强、王涛等体育媒体人也纷纷走上了体育产业创业之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01.1万户。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登记企业2.7万户,同比增长37.9%.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体育产业跨界峰会中,懒熊体育对外发布了《2016体育创业白皮书》。数据显示,过去15个月,体育创业公司完成了超过257次融资,融资规模达到174亿元人民币。2015年全年的融资金额约为70亿元人民币,2016年第一季度融资超过100亿元。
随着简政放权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体育的经济功能、产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而社会力量的积极投入也使得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15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1.4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00多亿元,占当年GDP的0.64%,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2015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对外透露,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之和将有望突破7万亿元。未来几年中,随着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以及足球改革、全民健身开展的持续深入,数万亿的体育产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打开,这也将吸引更多的市场资本和创业者投入到淘金体育产业的热潮中。
万众创新,引领体育产业转型发展
体育产业创业热,也催生了各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诞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3D打印技术”等这些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和体育的结合越发紧密,“互联网+体育”更是给体育这个传统的行业插上了新的翅膀,正颠覆着人们参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消费的模式。
在懒熊体育评出的过去一年“年度十大体育创业项目”中, Keep、昆仑决、懂球帝、ZEPP、悦跑圈、微赛体育、趣运动、派队、动网、黑鸟单车等明星项目悉数入围,这些项目涵盖了赛事运营、移动健身应用、智能硬件、票务平台、O2O体育场馆预订平台、运动社区等多个体育行业细分领域。虽然商业模式不尽相同,但创新思维则是这些创业项目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要素。
以昆仑决为例,在成立之初昆仑决创始人姜华就提出了借助移动互联技术,以赛事为依托,整合各环节资源,打造完整武术搏击产业链的目标。与传统搏击赛事不同,昆仑决除了擂台上精彩的搏击比赛外,还从搏击教学、健身、电影、游戏、运动服装、营养饮品、电子商务等方面入手,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并通过电视转播结合网络新媒体传播,以及“明星路线、资本运营、立体传播”的传播方式,迅速成为了中国发展最快的搏击品牌赛事。今年3月份,昆仑决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高达3.5亿美元,在姜华看来,昆仑决的成功源于创新。
如果说7万亿的市场预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那么创新则无疑是体育产业未来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发展”也被列为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创新作为推进体育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推动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体育发展新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对于正处在快速上升期的体育产业来说,更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