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迎来“全运年”,春节前夕许多在建场馆快马加鞭推进建设,建设者们坚守工地,默默无闻地为全运奉献光和热。昨天,记者来到在建的天津科技大学新体育馆采访,这里将是第十三届全运会蹦床和艺术体操两个项目的比赛主场,目前整体项目已完成95%,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等最后“战役”.
“嘀嘀嗡嗡……”记者走进新建的天津科技大学体育馆时,内部场地正在进行消防警报系统测试,响亮的警笛声让人精神一震。“为确保春节前后施工安全,消防系统现已全部安装完成,今天测试结果显示非常理想,我们春节期间会安排值守,一旦遇上火情等情况,第一时间预警响应,确保不出问题。”现场建设负责人曾大全告诉记者,该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总座椅数超过5000个,配备升降演出舞台和先进灯光照明系统,还设置了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站、贵宾室、新闻发布厅、热身场馆专业配套设施,目前装修都已接近尾声。
记者看到,整个场馆的建设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疏导科学。“这里有20多个出口, 700个安全导引牌和应急灯,与消防、电力实现联动,一旦场馆断电应急灯会全部点亮,合理顺畅地帮助人员疏散出场。”今年28岁的苏军堂是应急疏散系统负责人,来自河南安阳内黄的他带领4人电工团队,在这里施工近两年时间,他们的团队曾经参与本市、上海、山东、宁夏等地多个大型场馆项目电力工程,经验十分丰富。
苏军堂根据工程进度延迟了回老家的时间,年前坚守在工地上。他十分惦记老家8岁的孩子:“我给他买了个新书包,希望他多掌握知识,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还给老父母买了衣服,给爱人买了特产,期待过个好年。”
像苏军堂这样“身怀一技”的外来建设者,在全运会各工地上有成千上万人,他们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长为全运贡献力量。“能够承接全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说明天津发展越来越好,我和工友们过完年就会回来,继续坚守岗位,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苏军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