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体育场馆的经营学既有理论,又有范本,但实际上,成功的案例一定不是照猫画虎的,一定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日前,新浪建筑页面上发的一张“冰壶”图片,吸引了许多微博互转,原来这是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未来4年在东北地区最大文化旅游投资项目的一个缩微。在时下的建筑风格纷纷落入标新立异、奇形怪状的窠臼时,这个高15.3米、直径51米并获得吉尼斯纪录认证的大“冰壶”,却以写真、本实的风格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而更精妙之处还在于它的表里如一,其内包括将要建成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世界最长室内滑雪道等,最终将成为一个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从大连起步的万达最早成名于足球,现在又开始开发冬季运动项目,并成为其全国首个开工的文化旅游城项目。由于该城以室内项目为主,能有效应对哈尔滨冬寒对市民文体游乐的影响,以北方特有的冰雪运动元素满足百姓的体育需求,因此不难想象届时的火爆。 由大“冰壶”再到“水立方”。25万人次、6000多会员,这是国家游泳中心的两个最新数字。前者是截至11月底,今年到水立方参观的游客数,后者乃新成立的水立方游泳俱乐部的会员数。 25万人的规模,说明北京奥运会后的5年来,水立方的吸引力依然不减,毕竟其已成为北京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折旧”率的递增也是无法避免的,要想再现2008-2009年度游客达百万级的规模,已几无可能。怎么办?作为企业靠国家养活显然不实际,唯有自救,而靠水吃水便不失为一个良策。于是,水立方做“水”文章,以自己的金字招牌和金质资源“募股”,吸引游泳爱好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俱乐部会员就“募”集到6000多人。不仅如此,趁热打铁,闲人不闲水,在全国范围开展连锁经营的计划也已推出,有梧桐树还怕招不来金凤凰。 继续南下,来到深圳港中旅聚豪高尔夫球会。业内一般都知道,一些高尔夫球场会利用球场的水塘顺便养鱼,而这里,今年开始把几块闲散的荒弃地开发出来,辟为菜地。远远望去,绿油油的蔬菜与翠绿的果岭相映成趣。根据特殊需要,还为有的品种搭起简易塑料棚。第三届“东风日产”杯中国-亚太职业高尔夫球队际对抗赛期间,自产自“销”、无污染的各种蔬菜,满足了9个国家选手和赛会人员的绝大部分菜品需求。减少了采购、运输,节约了开支,吃着还放心,一举多得。而成本,仅是给草坪工兼职照管菜地相应的一点补贴。 业界声音 林显鹏(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日本每3万人就配一个体育中心,新加坡每20万人就拥有一个多功能体育中心,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社区体育中心及体育公园非常普遍,也很实用。以后我国应该对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布局有一个科学规划,从规划时就要想到赛后运营的方案,在建设之前就应当向运营管理团队咨询。 何开文(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 个人认为,一些体育场馆闲置不仅仅是体育行业的问题,比如一些会展中心也有空闲的档期。我们肯定要坚持公益性的定位,通过场馆自身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财税及投融资扶持政策等多种方式让大型体育场馆有序开放,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健身服务。 李央(《新体育》执行总编辑) 集体会诊,集体治病,不如综合治理,综合防治,探索制定一套体育场馆综合应用模式。
相关新闻: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