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严重不足阻碍了全民健身的热情,但记者近日在江宁区采访时却发现,社区里的小型体育场地、城市统一规划建设的大中型公共体育场地以及高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共同构成了当地居民的“10分钟健身圈”。2012年,江宁区被确定为南京唯一的江苏省第二批“体育现代化试点区单位”,要推进体育设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截至2013年12月底,江宁区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目标。体育现代化也是民生工程,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目前江宁区人均体育面积达3.2平方米,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3%。 出门走10分钟就能找到健身场地 晚上7点,江宁区体育中心人头攒动,隆冬的寒意也没有让这个现代化的场馆冷清下来。今年40岁的王冬生家住东山街道,这几个月每天都要来打1个多小时羽毛球。这样的健身氛围,同时出现在各街道全民健身中心。 体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什么是体育现代化?在国内尚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据江宁区体育局许文林局长介绍,江宁被列入“现代化”试点后,区委、区政府在2012年初出台了《江宁区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工作实施意见》、《江宁区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江宁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江宁区社区(行政村)“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方案》、《关于率先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打造体育名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推进体育发展的文件,聚全区之力推进体育现代化。 江宁区是南京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建有诸多大型公共体育场地。现在每年建设10个市民公园,并配备健身设施,仅去年就新建城市健身绿道100多公里。在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过程中,重视考虑体育健身设施的规划布局,确保新建小区、城市公园、绿地的体育设施覆盖率100%。江宁还有25所高校,平均每个学校有2万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场地,这些资源都向市民开放。 江宁人走出家门10分钟就能找到一处小型健身场地,因为,所有村(社区)都已按照省市标准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中型健身场地布局在街道,全区10个街道中已有6个街道建成4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室外健身广场,包括东山、秣陵、谷里、汤山、禄口、麒麟、江宁等街道,设有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健身舞室、国民体质测试室等,室外健身广场建有篮球场、门球场、健身舞场、健身路径等。同时,淳化、湖熟、横溪等街道健身场所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许文林说,目前,江宁区已建成各类健身站点634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8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拥有三个以上的健身站点,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5个以上。 社会体育指导员江宁有3600人 傍晚、清晨,走到江宁区的各个广场,总会发现有“热心老师”带着一大群市民锻炼,或跳舞或打太极,培训完全公益性质,不取分文。他们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江宁区有3600位。据了解,近年来,江宁区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全民健身工作小组,各街道均建有文体服务中心、社区有健身指导站,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30人。 “社会指导员”教得专业与否很重要,谁来培训他们?区体育局和区体育总会发现最近广场舞非常流行,便主动牵头成立了区体育舞蹈协会,请来专业舞蹈基础又具有广场舞经验的老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各街道又举办了广场舞大赛。目前,全区广场舞的活动点已由过去的80多个发展到现在200多个,参与活动的人数由过去的数千人发展到现在的数万人。全区已建成20个体育单项协会,协会会员总数已达3.5万人以上。各协会组织和俱乐部积极举办活动,如家庭运动会、跳绳、踢毽、拔河等。 区体育局除了注重在运动内容上不断“充电”外,还创新用上“高科技”为市民锻炼提供便民服务。区体育局完成了健身地图和手机APP的制作,居民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健身场馆的位置和人流量,还可以用手机预约运动场地。 国民体质测试,每年受测人数超过3000人,合格率达到93%以上,同时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亚青青奥“相中”江宁体育场馆 走访江宁,你会被气势恢宏的体育场馆吸引,硬件条件好到让亚青、青奥会都选择在这里举办比赛。当然,不比赛的时候,场馆面向市民开放,欢迎来体验高水准场地。 为迎接赛事,2012年江宁区体育中心启动了整改维修工程。2013年,作为亚青足球赛场地,江宁体育中心足球场精心打造出了一片达到“国际A级赛事标准”的草皮,亚奥理事会官员看到后给出的评价是:“这样的草皮就算放在职业联赛也能排到前几名了。”养护十分精细,对土壤打孔,让每一寸草皮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定期修剪,每片叶宽不能大于6毫米,每片叶高保持3厘米。 2013年11月,江宁区体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第二届亚青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亚青会在江宁区共举办手球比赛34场,足球比赛16场,射击比赛8个单元,3个项目共决出金牌10枚,比赛场馆有江宁体育中心、方山射击训练基地和足球训练基地等。当时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蔡正华,伊朗驻上海总领事,亚奥理事会官员等贵宾280余人次来到场馆,还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6万多名观众,近6000人参与接待服务。今年青奥,足球、手球比赛又将在江宁区举行。 女子垒球全国三连冠 这些年江宁区培养了大批体育人才。去年亚青会上,代表中国参加“男子400米栏决赛”的选手就是江宁人。16岁的朱时健是秣陵街道双金社区人,国家二级运动员。2007年,因为短跑、跳远等田径项目成绩出众,而被招进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专业学习,两年后又被输送到市体育运动学校。2012年在河北承德举办的全国青少年14-15岁田径锦标赛中,一举夺得了110米栏冠军和400米栏亚军。 目前,江宁区已建成四星级业余体校,常年开展业余训练项目达到7项,在训运动员保持在150人以上,每年向上级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0人以上。田径、举重项目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全区阳光体育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25%以上,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棒垒球品牌项目是江宁特色。女子垒球项目连续三年在全国和省比赛中荣获冠军。6名主力队员代表江苏省队参加第12届全国运动会垒球比赛获得冠军,组建不到两年的棒球队获得全省甲、乙组冠亚军。培养出1名国际级健将、8名国家级运动健将和2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高级赛事拉动场馆效益,年消费人次达100万 以赛事经济和体育彩票两大平台,江宁不断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比如承办全国女子排球大奖赛总决赛、四国篮球明星争霸赛、亚足联“展望中国-南京”足球启动仪式、第22届长江沿岸城市老年门球赛等各类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及对外交流活动24项。 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吸引了社会资金的注入,提升了江宁知名度,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全区体育彩票销售火爆,2009年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2010年达到1.26亿元,2011年达到1.9亿元,2012年销售量达到了2.5亿元,被评为“江苏省体育彩票工作先进单位”、“突出贡献奖单位”。 江宁逐步建立完善体育产业指标统计体系,并纳入全区经济指标统计体系。每年扶持1-2家企业,积极向省市争取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全区体育场馆年体育消费人次达到100万以上,人均体育消费比例有明显增加。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以上。江宁将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商贸旅游、体育与卫生医疗、体育与休闲服务的结合,促进体育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关新闻:
江宁指挥保障中心场馆:精打细算 节约千万改造资金
江宁体育中心改造省了一半钱
江宁体育中心月底改造完成
江宁首个公益体育场馆开工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