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 2月9日,本报刊登了市民张先生对市区增加体育设施的期盼,他希望相关部门在增加健身器材的同时,多建一些体育场地,尤其是市内较少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全民体质。 回音: 2月10日,本报致电了廊坊市体育局,“市区主要的体育场馆资源集中在大中小学校内、私人健身场所,近五、六年我们一直在协调推进校园体育场馆定期向市民开放,也作为政协提案提过数次,但由于校园安全问题,这两年对校园体育场馆的开放有一定影响。”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在开展工作中会将市民的意见考虑进来。 为缩小城乡差距,过去两年,市体育局工作主要集中在县、乡、村级的体育设施建设:其中2012年对全市287个帮扶村配建了健身路径器材,在市区新建20个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对19处健身工程进行改造;2013年完成257个村街和36个社区的健身工程建设,完成和平路两侧市区绿道健身工程,正在推进北凤道南侧绿道健身工程。 市体育局表示,今年将推进体育公园项目工程,继续推进惠民工程和便民工程建设。加强场地设施建设,谋划启动市射击馆项目,做好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