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对健身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湘潭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覆盖情况怎样,能否满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健身器材基本覆盖大型公园、广场
“在家门口就能轻松锻炼,挺好的!最主要大人、小孩都能玩。”岳塘区五里堆街道五里堆社区居民王园说。她告诉我们,去年11月,社区新安装了户外健身器材,没事她总喜欢去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现在,在湘潭各大公园、广场、沿江风光带以及部分新建社区,都可以看到各类户外健身器材。闲暇时,走到户外,利用这些器材进行锻炼成了很多市民的一种习惯。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装在户外的这些器材学名叫做“全民健身路径”,经过了特殊的工艺设计,可以使力量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有机结合,适合不同人群。
近年来,湘潭已先后建成广场体育健身设施60处,健身路径工程点177处,基本实现了公园和大型广场的全覆盖。
综合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有难度
小陈家住和平公园对面,虽然走进公园就能健身,可年轻的她总觉得这样锻炼不过瘾。
小陈告诉我们,她最喜欢游泳和打羽毛球,但考虑场馆门票较贵,只好常常紧盯各种团购网站,期待买到打折票。“要是公共体育场馆,特别是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能够免费对外开放就好了。”小陈说。
对此,我们咨询了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据了解,除体育中心以外,我市目前还拥有湘钢体育馆、湘电体育馆等19个综合性体育场馆,全市人均场馆占有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大部分场馆分属于各厂矿单位和学校管辖。除市体育馆等市属场馆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寒暑假或其他特定假日,会面向市民或中小学生免费有序开放外,所有场馆暂时都没有办法做到免费开放。
“建一个体育场馆的投入很大,另外,场地管理、维修等都需要成本投入。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降低收费门槛。特别是学校的一些场馆,现在普遍没有对外开放。如果要开放,如何确保校园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等,都是必须事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该负责人称。
农村体育设施相对缺乏
“锻炼很重要,身体不好,自己不舒服,对儿女也是个负担。”湘乡市金石镇的赵玉兰说道。她告诉我们,以前一到晚上,打麻将成为镇里许多人雷打不动的娱乐活动。现在更多人离开了麻将桌,开始锻炼身体,或散步、或跳舞等。让她觉得遗憾的是,镇上没有什么专门的健身场地和设施。
“农村体育设施普遍缺乏,这确实是我市目前的整体现状。”该负责人坦言。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湘潭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推进,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共建成了农民健身工程点225处,在一些乡镇的活动中心还建起了篮球场等。然而,大部分乡镇体育设施都还相对缺乏,这也成为了目前制约湘潭农村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未来规划:市民10分钟内找到健身场所
今年1月,湘潭市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湘潭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的议案》,计划用两年时间将湘潭打造成一座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全民健身示范城市”。3月16日,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再次通过了《湘潭市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成了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方案明确,湘潭将进一步完善市体育中心的游泳馆、羽毛球馆、网球场、田径场等场馆设施,突出其作为全市全民健身中心的服务功能;将拓宽体育公园、白石广场、东方红广场、锦源广场和其他各大公园的体育健身服务功能;结合湘潭经开区、昭山生态养生城、沿江风光带等建设,合理布局体育健身设施,打造一批新的体育健身休闲中心;在芙蓉大道、韶山灌渠干渠和全市范围内各通乡公路,规划建设自行车、徒步行体育健身绿道等。
此外,社区、乡镇将建设健身中心(含1个灯光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10件健身器材)和一个体育健身休闲广场。60%以上的行政村将建设农民健身体育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健身球场、休闲广场或健身路径,覆盖率达80%。
方案中还提到,所有院校和单位已建场馆应当对外开放,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各类民办健身场馆命名为全民健身中心(站、点)。通过这些健身场所的建设和场馆的开放,确保市民10分钟内有健身场所锻炼,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