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
然而,记者了解到,一些城市的体育用地仍在“变性”为商业用地,甚至改建成“办公、酒店、商务公寓”等高层建筑,以至于体育活动场所减少。
从2002年算起,深圳市展鹏莲花山足球场已经存续了12年。它有近2万平方米,7块非标准场地,共有约300支业余足球队长期在此踢球聚会。
不久前,国土部门与展鹏俱乐部的“租借”合同到期,展鹏足球场宣告关闭。对球友来说,球场运营方是谁并不重要,他们担忧的是这块足球场可能将永远消失。
资料显示,根据2002年通过的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法定图则,这一地块的规划性质为“体育产业用地”,容积率为1.0.
2013年12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的通告显示,莲花山原展鹏足球场所在的02-01地块规划变更为“商业性办公和商业用地”,容积率7.0.
数据显示,深圳市目前的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在1200万平方米以上,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以2013年底深圳市1800万常住人口计算,深圳人均体育设施场地面积还不到1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在展鹏足球场看到业余球员们散发的“倡议信”中写道,深圳目前“已经拆除的有梅林关草根球场、黄木岗、松坪山等十几个球场。莲花山足球场被拆,这里的300多支球队将面临无处踢球的困境……”
深圳人大代表杨勤认为,有关部门的这类决策多了些GDP色彩,少了民生考虑。
据了解,展鹏足球场地块被规划为商业用地后,这一地块拍卖出让价格可能达到30亿元以上。与之相比,展鹏足球场的收费标准为“每3小时收费1000元”,粗略计算,若要实现30亿元的收益,需要7块场地同时、24小时不间断地踢150年……显然,从卖地收入、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更改规划、建写字楼、商场等无疑更为划算。
事实上,这样的“球场变身”并非个案。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表示,制约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体育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清早认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平方米左右,与欧美国家差距巨大,地方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亟须注重体育设施的完善与保护,兼顾市民体育活动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