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校因缺少经费,将操场出租成停车场或果园
据新华社电重庆某县斥资4000万元修建了高档体育馆,但今年基本处于“赋闲”状态,除了举办过几次文艺演出,只有几个单位包场进行内部活动。另一个县的某小学,因为运动场地缺乏,结果只能让学生在课间晒晒太阳,以此代替体育锻炼。 重庆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夏蒂称,该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总体发展较好,但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近年呈下滑趋势,包括速度、爆发力、耐力、肺活量等。此外,超重和肥胖率、视力不良等呈显著上升。
按照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内的运动场地应是4平方米/人,每天还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对此,夏蒂说:“重庆学生实际上人均根本不到1平方米,体育活动时间也只有小学生能达标,而且是平均时间。”
重庆市体育局去年的普查数据表明,全市人均运动场地只有0.51平方米,全国人均也仅1.03平方米。
据介绍,该市有的学校体育老师利用轮胎自制体育器材,有的学校上体育课就是玩铁环和陀螺,还有的学校因缺乏体育器材和必要经费,结果将操场出租成停车场或果园。
按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应该占政府经费投入的1%,但是有关部门透露,财政拨款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很多学校也无法落实体育经费,只能先保证教师工资。一位干部还给记者讲了个别区县领导的观点:“学生上体育课做做操就行了,还要什么经费,而且在家干活也是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