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武夷路上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其明珠造型外观使她成为长宁的一幢标志性建筑,同时也陪伴长宁举办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体育比赛。最近很多市民发现,体操中心关门了,原来她从今年9月开始正在进行新的改造计划,那属于她的那段历史又是怎么样的呢? 每天清晨,家住玉屏南路的张老伯都会来到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散散步,打打拳,这已成为他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 “在长宁生活了一辈子,体操中心始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坐标。”这么多年来,张老伯始终没有改变对体操中心的眷恋。 张老伯清晰地记得体操中心每一步的变迁。 “我出生在1945年,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和一帮小伙伴们在当时的沪西体育场玩耍。”提到当年的沪西体育场,张老伯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那时候,上海有三大体育场,江湾体育场、虹口体育场和沪西体育场。我清晰地记得,足球四国邀请赛在沪西体育场举行,朱广沪带领的国青队在这里训练比赛,就连周边企业的运动会也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1973年,张老伯的儿子出生了,沪西体育场又成了儿子童年的“天堂”。 “儿子小时候,最喜欢来沪西体育场看比赛,无论是棒球还是田径,只要这里有赛事,我们家肯定是最先来买票的。”张老伯回忆道:“至今,运动员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精神的运动服,还常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如今,张老伯的孙子已经20岁了,“儿子结婚那年,沪西体育场拆掉了。两年后,现代化的国际体操中心在原地拔地而起,并成为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体操和艺术体操承办场馆。第二年,我家孙子便出生了。”说到这里,张老伯一脸幸福。 从此,国际体操中心有成为张家第三代嬉戏的“天堂”。 “孙子小时候,我和老伴几乎每天傍晚时分都会带着他体操馆散步,这里也见证了我们享受天伦之乐的一点一滴。” “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上学了,离开了我们,我和老伴也会每天早上来体操馆散步,打拳,锻炼身体。” “前不久,体操馆整体关闭改造了,听说改造后的国际体操中心整体外观依旧呈球状,将有地上三层,地下四层空间,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并将增设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多功能用房等场馆空间,期待着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享受到这样高端场馆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张老伯的眼中充满了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