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莞,全国很多人都知道这里诞生了一支“八冠王”CBA球队,也知道这里建起了一座媲美NBA球馆的现代篮球馆。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15年前,东莞水乡的一个村,便斥资2500万元盖了一座豪华体育馆,标准甚至超过了不少镇级体育馆。 这个村便是中堂镇潢涌村,是东莞500多个村中的“明星村”。改革开放40年,造就了经济发展的“东莞奇迹”,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上了殷实、幸福的生活。潢涌体育馆,便是东莞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投2500万元建体育馆“毫不犹豫” 潢涌村体育馆到底有多“牛”?记者了解到一组数据:体育馆2005年建成,耗资2500万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193.6平方米,使用面积4012平方米,设有3800多个观众坐席。 潢涌体育馆内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配备完整的记录台、电子显示屏以及休息室。简而言之,潢涌体育馆的标准,比很多镇级体育馆还要高。 记者也了解到,一直以来,潢涌村有着浓厚的篮球运动氛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27个村民小组都成立了篮球队,开始兴建篮球场,到1997年潢涌村篮球场达到14个,2012年已经达到69个,其中灯光球场46个,村村都有灯光球场,数量位列全市村级单位首位。 那么,为何还要花那么多钱去建个豪华体育馆?“2003年,宏远第一次夺冠,酷爱篮球的潢涌人篮球热情,一下被点燃了。当时村委会就决定,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现代篮球馆。”潢涌村党工委委员黎广柱回忆,那时建体育馆的初衷只有一个,就是为村民服务。改革开放后,潢涌经济发展迅猛,这时村里为村民考虑更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更好地安居乐业。 黎广柱说,从2003年开始筹备,到2005年1月竣工,建设潢涌体育馆仅用了两年时间。“钱全部由村委会拨,大家都毫不犹豫、一致支持,建设过程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体育馆让潢涌篮球迸发新活力 潢涌村十几年前便能斥巨资建体育馆,仍显得轻描淡写,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潢涌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改革开放后,潢涌的自办工业谋求发展,红砖、水泥、造纸三大产业使村里逐渐富裕起来,成了东莞经济发展的“明星村”。经济发展又持续不断“反哺”民生事业,现代体育馆的建成,让潢涌篮球运动迸发出新的活力。 黎广柱说,潢涌人爱篮球已有几十年传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潢涌便在学校开展篮球运动,后来逐步普及,成为潢涌最主要的群众体育项目之一。中堂在代表东莞草根篮球最高水平赛事??市篮球联赛中的成绩一度雄踞榜首,这其中也有潢涌篮球运动员的贡献。 潢涌人爱篮球,不仅仅是为了拿名次。村民们觉得,钱包鼓了,身体素质也要强起来,文体生活更要热闹起来。每年春节、国庆的村篮球赛,成了村民们欢聚的“嘉年华”,一直延续至今。潢涌体育馆建成后,这里成了潢涌人全民健身的“主阵地”,各类交流赛事、体育培训接踵而至。据体育馆工作人员介绍,以篮球为主、完全针对村民的体育培训,均不收取村民任何费用,村里无人不点头称赞。 潢涌体育馆给村里带来的,除了日益丰富的村民体育运动,还有村里的荣耀与名气。据体育馆工作人员回忆,2018年东莞市篮球联赛,其中一场本该在中堂体育馆进行的赛事,因天降大雨,而中堂体育馆是半露天场地,临时变为在潢涌体育馆进行,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韩女篮邀请赛、DBL限高篮球赛月冠军赛……许多知名度高的文体活动在这里举行,让潢涌村的知名度也随之飙升。 让每个潢涌人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潢涌体育馆只是潢涌村让村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黎广柱说,体育馆建成后,当时很多人也建议,可以承办更多的比赛,以体育馆带动经济发展,但村里并没有这么做。 潢涌村也确实有底气不用靠体育馆来发展经济。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潢涌村集体总资产48.1亿元、净资产46.7亿元、集体工业总产值约55亿元,总收入5.84亿元、纯收入4.98亿元,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村集体拥有多家大型自办企业,不少还是村民集体参股,辖区内有42家外资企业、78家民营企业、780多家个体工商户。 “潢涌经济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更离不开全体村民的敢闯敢试与勤奋付出,我们建这个体育馆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让每个潢涌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黎广柱说,村里还统一规划建设了中心广场、核心价值观公园、博物馆、农民公寓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在潢涌,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是村里的大日子??潢涌龙舟节,这是全村人的节日,也是潢涌人的一种仪式,代表着这个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改革开放,让每个潢涌人都能在体育馆里、在龙舟节上、在每天生活中笑逐颜开。 相关链接 体育馆“掌门人”邓志明: 愿意牺牲休息时间服务邻里 “中国最牛村级体育馆”的盛名之下,是基层服务人员的兢兢业业。体育馆负责人邓志明今年56岁,可以说是体育馆的“掌门人”,大家都亲切地喊他“邓叔”。“我自己从17岁左右开始在潢涌村队打球,虽然主力打不上,但我热爱篮球。”邓志明有着典型的东莞本地居民特点,总是埋头苦干,不善言谈。 1995年左右,邓志明开始全面为潢涌篮球服务,主要工作是村篮球赛的赛事组织、球队后勤、场地维护等。那时候体育馆尚未建成,邓志明的回忆里更多的是村民们对篮球的热情,以及每次村级赛事时,球场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乌泱泱景象。“潢涌人一直都很爱篮球,那时候说要建体育馆,每位村民都很振奋。”邓志明回忆道。 正因为邓志明长期活跃在村篮球活动一线,球馆落成后,他也自然成为了球馆负责人的不二人选,也绝对算得上是体育馆的第一见证人。“体育馆修建速度很快,我是看着它从工地一步步起来的,当初心里很感叹,也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比如说我们的地板,很多来比赛的人都问地板怎么保养得这么好,其实我也没有特别的保养秘方,都是让工作人员每天用清水拖两次保持洁净就可以。”说起这些往事,邓志明如数家珍。 从2005年接管体育馆到现在,邓志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和国庆假期,这两个时间段,是村里最为重要的篮球赛事时间,年年如是。“做了这么多年赛事,具体的工作我早就习惯了,没有太大难度,主要还是占据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但我觉得还好,能为村民服务就好。”邓志明话说得非常朴实。 如今,潢涌体育馆仍保持着一周两三场比赛的节奏,大多为村里企业的邀请赛。在邓志明看来,随着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更多人选择节假日外出旅游,反而没有了以前一有赛事就万人空巷的场面,但篮球依然是潢涌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于邓志明来说,每天来球馆转一转,比赛日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的所有细节,则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