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2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盘活体育场馆资源,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激发并满足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如何激发场馆活力,让体育场馆成为老百姓健身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为大众提供便捷的健身、休闲、娱乐服务,成为了体育场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场馆资源网采访到了中智华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海,他也是《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T 179-2009)主编,目前正在带领编写小组对原技术规程进行修订,新标准将更满足智慧场馆的建设和运营要求。

中智华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海
一升一降是大型体育场馆改造的根本出路
徐文海认为,一升一降是大型体育场馆改造的根本出路。其中,一升是通过系统的智慧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场馆,把体育场馆改造成体育文化娱乐中心。升级改造要根据城市需求定位准确,功能性改造需根据场馆自身状况而定,可以通过对照明、大屏、扩声、网络等系统的改造,将场馆功能“升上去”。照明、大屏和扩声的升级不断提升赛事及演出质量,基础网络升级则为现场互动、APP应用(广告、商业、停车导航等)打开市场,增加运营收入,同时引入或升级运营平台,智慧管理实现场馆低耗运营、高效管理。
一降是指在已有物理空间内做删减,以前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一味追求城市名片,外观雄伟壮观、使用功能单一,从而使许多城市出现了不少闲置的大型体育场馆,每年可承办的赛事、演出资源有限,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将场馆改造成全民健身中心,通过减少专业赛事空间如拆除固定座椅,改造成可对大众全年开放的运营空间。以游泳馆为例,承接大赛的游泳馆在规划建设时一般设有三五千固定座椅看台,我们可以给游泳馆的硬件设施做减法,减去规划建设的看台,把看台场地利用起来开展其他全民健身项目,例如改造成羽毛球、篮球等多功能场地,为老百姓运动提供更多体育场所,场馆运营收益也随之增加。如果需要承接大型赛事,则可以通过在体育中心搭建移动式泳池来解决。
游泳馆的定位决定体育中心运营的未来
众所周知,游泳馆是体育中心能耗最大的场馆,如何定位好游泳馆是体育中心运营的关键。徐文海介绍,很多城市的游泳馆都是因赛而建,而在赛后大部分游泳馆继续承接大型赛事的频率很低,这就使几千座的看台空间形同虚设,游泳馆出现极大资源和能源浪费的情况。如何把浪费的资源利用起来是盘活游泳馆的关键,这种情况就不妨通过上文提到的“降”来解决,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和实际使用需求,在场馆改造前做好规划,为全民健身做好服务,为社团和企业提供便利,同时还可兼顾业余比赛和演出功能,做到赛事和运营收益两不误。
打造智慧场馆须满足四个要素
一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应满足运动者、参与者、管理者各方需求及利益;观众的观看体验、运动员参赛体验、娱乐演出的现场体验、赞助商的利益、转播方的转播利益、全民健身服务需求等。想要获得更佳体验,体育场馆智慧升级是必要条件。徐文海认为,打造适宜运营的智慧场馆,在建设时应满足达、智、炫、精四个要素:
达:通信设施如基础网络和手机移动端应用,为用户提供智能服务,如停车、座位导航、场馆广告推送、与现场观众互动、场馆内商业服务和讯息的送达。
智:运维管理即设备集成管理 设备设施管理,通过互联网的接入,实现移动端与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之间、设施设备与人之间的智能连接,实现对场馆运维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力置配,使场馆管理更科学高效。
炫:即为竞演设施,声光视讯一体化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场馆的体验感,使得场馆更加炫酷,同时大大提升举办赛事和演出的氛围。
精:通过运营服务管理平台与移动端的连接,实现场馆运营低能耗、应用人性化、服务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更有利服务大众健身的需求。精不仅应用在升级场馆,更是前文提到的“一降”场馆的必备系统,精准精细的管理能够更贴近和满足大众需求、服务大众健身。
智慧场馆在科技驱动的前提下结合人文元素,把人的成长作为参照,实现各类场景中的自适应与自学习,从而主动地提升场馆功能。“他”更像成年人发育成熟的大脑,具备自主信息分析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在相应的场景下自主寻求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的普及智慧体育的建设及运营标准,12月18-19日由中智华体发起的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将在深圳召开。内容将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技术展开,共同探讨智慧场馆体育建筑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和新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