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资源网
头部广告一 头部广告二
设为首页 场馆介绍 视频频道 图片频道 场馆运营 国际专题 国内专题 企业专题 田协频道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首页->智慧场馆在战“疫”中的思考??兼议“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智慧场馆在战“疫”中的思考??兼议“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来源:场馆资源网       作者:徐文海        时间:2020-02-20

己亥之末庚子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偷袭”中华大地,对于以创造线下“体验”和“参与”机会为核心价值的体育产业来说,损失极为惨重。疫情发生后,专家提出的首要防护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号召民众少出门、少聚会、待在家,这是当前科学防控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保护自己,更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保证运动员、顾客和员工安全,体育场馆开放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明显。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表示暂停和延期所有赛事;各地政府也明确要求全部公共体育场馆暂停开放、暂停所有活动;对于经营性体育场所,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必须暂停组织举办各类线下人员聚集的体育赛事、团体操课、体育培训等活动,凡是达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经营性体育场所,不得复工开业。


1582189474520555.jpg


目前,抗击疫情的国家防线、城乡屏障和家庭壁垒已经筑就,在同疫情战斗的进程中,更多中国人读懂了“健康自己就是最大的关爱别人”的现实意义。农历春节期间,健身、武术、广播操在很多中国家庭中悄然流行,就连平日爱跳广场舞的大妈也将“舞台”搬到了家里,马拉松“围床跑”、客厅“健身房”成为佳话。很多国人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和视频进行运动、锻炼身体、充实心灵,以坚强的心态度过“宅时光”。


疫情防控中,体育的元素并未淡去。在疫情集中的湖北武汉,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医疗和隔离场所需求大,体育场馆因其具有大空间、功能分区相对独立、空间流线简单不交叉等特点,利用其改造为应急医疗中心,收治轻症病人,是快捷可行的办法之一。多处体育场馆已变身“方舱医院”,有效缓解了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轻症患者收治难的局面,承担起更多满足大众健身以外的社会职能,真正做到“平时健身 战时救命”。利用体育馆改造成临时医疗场所,具有可容纳床位数多、医疗护理流线短、使用效率高、需要配备的医护人员相对少等优点,相比征用宾馆、宿舍等具有比较优势,将其改造为应急医疗中心,对医疗设施条件相对薄弱、没有独立传染病医院的城市,尤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因此,我们呼吁未来新建或改造体育场馆,可适度提升其功能配置,以实现集约高效利用,作为未来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的应对预案,实现快速改造和功能转换,实现“平赛结合、平疫结合”的设计理念。


随着黑科技的发展,体育产业智慧化的探索和实践从未停止过,但体育场馆的智慧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链上最重的固定资产,与智能场馆相比,智慧场馆不是一套管理系统、一个APP或者小程序所能实现,而是涵盖了场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必须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增强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实现最佳运营效益。5G AIoT技术为智慧场馆带来无限可能,作为场馆投资、建设和运营者,需要认真思考智慧场馆的本质。


智慧场馆要立足于服务,提升服务体验,缩短响应时间。场馆的服务对象除了主办方、参赛者、健身者和观众外,还有当地政府和配套服务供应商,每一类服务对象的需求都有所差异。未来基于5G AIoT技术及基础设施的发展,智慧场馆可探索的服务提升也将更加具体,通过技术驱动对场馆设计、工程、管理、运营、服务以及全产业链资源作出智能配置,对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例如,实现比赛人流、物流智能管理、交通方案自动规划、赛事管理者异地考察场地等等,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


智慧场馆要服务于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与此同时,智慧场馆要做到员工友好,便于员工日常工作效率的优化和提升。例如此次疫情中复工企业普遍使用的阿里钉钉系统,其“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的在线数字化组织模式,值得体育企业参考借鉴,尤其是面对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如果体育场馆仍然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阶段,人才储备都将是难题。


智慧场馆最终目的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智慧价值。在5G AIoT技术商用计划加持下,未来体育产业链的组成或将发生变化,现有服务内容有可能被新技术所替代,未来新技术也可能会衍生出新服务方式,智慧场馆作为赛事活动展示和健身活动体验“终端”,必然会有更多创新空间。例如,线上训练、通讯比赛、虚拟广告、虚拟坐席等等。现有场地租赁和部分业态组合的商业模式不足以支撑智慧场馆,如何探索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提升智慧投入的商业价值,是同技术发展相生相伴的课题。


疫情将为中国体育产业转型发展带来契机,进一步加深数字和实体体育产业的融合,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场馆建设中的应用,让体育场馆更加人性化、智慧化。“数字孪生”指的是,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虚拟(信息)空间构建一个可以表征该物理场馆的虚拟实体和子系统,并且这种联系不是单向和静态的,而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联系在一起。虚拟与现实的高度融合是“数字孪生”的核心概念。


体育场馆是举办体育活动的场地空间,是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场景。“数字孪生”技术在减少工作人员、避免不必要的客户接触、阻断病菌传播渠道上将发挥显著的效果,它在智慧场馆中有哪些应用呢?


其一,应用在场馆规划设计阶段的科学决策,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每一个空间和系统可以预先通过数字化虚拟进行科学评估,避免不切实际的规划设计,防止在验证阶段重新进行设计,以更少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支撑的智慧场馆顶层设计落地。比照之前的效果图、三维动画的展现方式又更进了一步。


其二,应用于场馆大型活动项目的协同管控场景。对于大型活动举办期间的人流管理,交通调度、安防管理、应急指挥等重点场景均可通过基于“数据孪生”系统的大数据模型仿真,精细化数据挖掘和科学决策,出台指挥调度指令及决策监测,全面实现动态、科学、高效、安全的大型活动项目管理。任何活动事件、人员车辆、基础设施的运行将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多维度呈现。对于重大安全事件,依托“数字孪生”系统,以秒级时间完成问题发现和指挥决策下达,实现“一点触发、多方联动、有序调度、合理分工、闭环反馈”。


其三,应用于场馆的数字化运维,提升硬件运维工作效率和节能效果。当前大多体育场馆运行方式仍以传统的人力结合部分楼宇智能化子系统进行,这种运维方式对建筑设备的故障处理相对及时,但对建筑设备故障预警分析的能力尚有欠缺。场馆运维服务应是“预防为主、检修为辅”,“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良好的全面分析和预测能力将在场馆的运维领域大放异彩。


其四,应用于场馆的运营服务体系。赛事主办方、场馆运营方、参赛运动员、运动观赛者、健身爱好者是智慧场馆服务的核心对象,也是数字化转型考虑的关键因素。“数字孪生”场馆将以“人”作为核心主线,对观赛属性、消费偏好、运动数据等动态监测、纳入模型、协同计算,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结合AR/VR、高清视频等技术实现虚拟的观赛和线上训练,以智能人机交互、网络主页提醒、智能服务推送等形式,实现服务的快速响应、个性化服务,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的“数字孪生”服务体系。对于未来的数字时代的观赛与训练而言,“数字孪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可以模拟到运动的各种反馈,更为生动直观,既可以可视化教学又可以远程操作,既有乐趣又切合实际。


纵观当下,智慧建筑并不是停留在概念阶段的空中楼阁,智慧酒店、智慧商场、智慧楼宇等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虽然由于体育场馆建筑体量、设施设备、服务范围和人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延缓了智慧场馆的推广使用,但在智联万物时代,5G AIoT技术可以充分化解人与空间和距离的割据,实现人、运动、场馆全方面的链接。全国各地体育场馆为了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都非常重视智慧场馆的建设,也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数字孪生”技术。然而,仅利用数字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提升整体团队管理团队的认知,结合数字化转型重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达到智能场馆高品质管理的最佳状态。5G AIoT时代,万物互联,智慧场馆也将真正成为现实。


在寒夜中点燃火光,在火光中积蓄力量,这场凝重而残酷的战“疫”如一场洗礼,让中国体育产业有了转型契机,也让更多中国人重新审视健康生活的意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明显增强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体质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历次重大疫情发生后,都会引起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迫切关注,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愿望会更加强烈,随着体育需求的增加,体育消费也将更加趋热。经历此次疫情,会有更多人意识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大家会争先恐后回归场馆参加运动锻炼。待到“疫”消人归时,让我们再相约场馆,挥汗淋漓,畅快呼吸,也期待更多的智慧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布神州大地!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鍦洪璧勬簮缃
鍦洪璧勬簮缃
鍦洪璧勬簮缃
鍦洪璧勬簮缃
场馆资源网
天津奥力达胶粒销售有限公司 江门市长河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同欣 北京易思普 北京绿茵天地 华东控股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广州柏奥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会员制度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旧版网站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0-2006 北京体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TEL:010-58695680/1/2/3/4/5 FAX : 010-58695690 京ICP证030722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537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602号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