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关于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上海体育支持12条”),提出将通过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减免企业房屋租金 、给予赛事企业补贴等12项措施促进本市体育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稳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到底给上海体育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多大影响?“免疫力”并不强的体育产业如何出招应对?此番“上海体育支持12条”又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实惠?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随机采访了着意体育、红果体育相关负责人,了解申城小微体育企业的切身感受。
利好:两个月的场地租金得到减免
接到记者微信采访电话时,上海着意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存强的语气中,依旧流露出些许担忧,但相比两周前聊天时的焦虑,他的心情应该宽慰很多。“上海体育局的政策出来后,我们特别去询问,我们承租的松江三新体育场属于国有公共体育场馆,确定可以减免2个月的租金,大概有4万元左右。每个月的场地租金、薪酬成本要45万元,企业最近两个月0收入,形势真的严峻,但这样的减免政策真是雪中送炭,还是让我松了一大口气。
本轮疫情风暴,让线下体验为主的体育培训业、体育场馆运营业,成为重灾区。着意体育是一家体育小微企业,日常以承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购买体育服务为主要业务,比如举办企业和街镇的运动会等。此外,着意体育还有足球青训业务,他们承租松江三新体育场等多块足球场地,主要用于青少年足球培训。疫情发生后,线下培训被叫停,公共体育场馆暂停营业,让着意体育面对连续两个月“零收入”的残酷现实。
着意体育承租场地有7片,只有三新体育场的1片11人制场地属于国企性质,愿意对承租方减免2个月租金,其余6片私营场地最多减免半个月租金,这让宋存强感到压力很大。“有企业员工提出来不拿工资,我很感动,明确公司不会裁员一个人,大家一起扛,”宋存强透露,公司有接近20名员工,人力成本比较高,现金流很紧张,“最多能撑3个月。”他坦言,“没有收入的日子里,企业也在加强学习和思考,大家还是做好了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
憧憬:熬过艰难未来一定更美好
作为原五星体育广播的主持人,投身体育创业的许俊君,如今的身份是红果体育创始人。虽然无法享受到“上海体育支持12条”的相关政策福利,但他依旧十分关注沪上体育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我们不是在体育场馆办公或运营,减免房租是享受不到的。”
红果体育主要以赛事直播制作、社交媒体运维等业务为主,由于许俊君和团队成员媒体人出身的关系,线上和线下一开始就实现了打通。面对疫情影响,红果体育的线下业务萎缩现状是:线下业务上半年都停了,50%的项目或取消或延后。整体业务方面,和同期相比减少了40%左右的收入。
许俊君用平和的语气介绍:“但我们还算好的,线上业务多少补充进来一点,还能正常运营。”据悉,红果体育的线上业务,主要是视频内容制作和营销,包括直播、抖音号运营维护等,“因为我们本来运营赛事或者活动包括直播,优势就在于线上配合这块,所以腾挪余地会比较大。我们和很多平台都有长期深入的合作,虽然是维系存量用户,也无法直接变现,但起码面对疫情影响,是线上业务救命了。否则,我们就和其他体育小微企业一样,只能硬扛。”
根据他的介绍,一些纯线下的体育小微企业,例如赛事运营、制作制作的公司,裁员、关门的都有,“很多小微企业可能手上就几个中小赛事,随着疫情影响一停,企业直接都撑不住了。如果现金流没有半年以上的储备,可能工资都没办法发。”
许俊君个人认为,“上海体育支持12条”是好政策,但可能覆盖的更多还是中大型体育企业,比如久事体育、洛克公园等,不管是房租减免、重大赛事补贴等,都能享受到。“我们能理解,不能‘撒胡椒粉’,保重点是有积极意义的。”他认为,但中小微体育企业才是“疫情影响受灾重点区域”,“除了企业积极转型,政策在具体执行时可以向小微企业倾斜。”
尽管最近的日子不好过,但红果体育从没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体育小微企业都不容易,现在更需要抱团取暖,多沟通交流。如果这都能熬过去,那后面一定活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