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资源网
头部广告一 头部广告二
设为首页 场馆介绍 视频频道 图片频道 场馆运营 国际专题 国内专题 企业专题 田协频道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首页-><>文章:体育场馆建设热的冷思考

<>文章:体育场馆建设热的冷思考

来源:场馆网       作者:Administrator        时间:2007-08-22


  大型运动会的场馆建设无疑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声誉,但也可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债务和累赘

    一个建造大型体育场馆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为此北京修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作为一个千载难逢、百年梦想的盛会和展示中国形象的巨大窗口,有“鸟巢”、“水立方”这样一些场馆是完全必要的。

    即使这样,北京市对此也有过认识上的转变,在前几年及时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理念,其中最大的节俭就是对奥运场馆的调整。

    先是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鸟巢”瘦身。原来准备用30多亿元打造“鸟巢”,后来决定减到20多亿元。与“鸟巢”相邻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已明确核减超出批准规模的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减少投资0.9亿元。

    接着,北京市提出,对于体育场馆“能改造就不新建,能搞临时性建筑就不搞永久性建筑,尽可能节省投资”。北京市作了详尽的规划: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京需要30个比赛场馆,其中北京市负责建设18个场馆;通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北京市将原计划需要新建的10个场馆,减少到5个,增加了改扩建和临时场馆的数量;在奥运会所需的60余处训练场馆中,除了包含在比赛场馆内的20余处,其余40余处全部利用现有场馆。事实证明,这种调整是完全必要也很得人心的。

    在北京奥运会后,2009年济南将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2010年广州将主办第十六届亚运会,2011年深圳将承办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再加上2008年奥运会几个协办城市,建造新型体育馆将是一个令人瞠目的高投资。

    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规律要准确把握,切忌“大干快上”。

  场馆“黑洞”成为经济学难题

    对于大型运动会主办城市来说,最棘手和最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是赛后场馆资金投入的回收。

    回顾30年来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对于赛后体育场馆的利用,有的成功,有的差强人意,有的巨额亏损,一些体育场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的情况很值得我们警惕。

    人们一直把洛杉矶奥运会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包括它的体育场馆。洛杉矶有它自身的条件,它成功地利用了已有的场馆。当时,24个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都有场馆进行比赛,都分散在城市不同的角落里,而很多奥运会举办城市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集资3亿多美元进行场馆建设,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像自行车和水上运动,其设施显然在奥运会以后就没有多大市场了,所以都是临时的,比赛完了就拆除。同时,奥林匹克村变成了乔治理工大学的学生宿舍,又利用那儿的一些多余的奥运设施建成了相关的绿色公园。作为世界上经济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它又通过这一届奥运会为奥运场馆的利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其他主办城市大都不具备美国城市的大型场馆存量和水准。1988年汉城奥运会新建造了13处场馆,并对21个场馆进行了改进。一些场馆直到现在还在进行相应的柔道、摔跤和举重的比赛,场馆得到了充分的使用,进行了很多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即使是这样,奥运主场每年还要花差不多800万美元维修。

    悉尼的一些场馆在奥运举办后四年就破产了。起初,城市的管理者想把原来奥运村址变成一个商业开发地,这引起了当地居民和环保主义者的反对;后来,政府又想把它变成一个工业区,很多人士也反对这个计划。弄到最后,每年大概要花3000多万欧元来维持场馆。“后奥运效应”因场馆“黑洞”等问题,成为澳大利亚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2004年雅典奥运会总体上来讲是成功的,希腊人始终认为得大于失,但是在体育场馆的问题上也是教训多多。

    雅典奥运会闭幕半年之后,2005年3月,监察奥运场馆使用的国有公司负责人克里斯托斯?哈德杰曼纽尔感慨:“未来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比如耗资2.3亿欧元的奥运会公园赛后冷冷清清。仅仅一年时间,雅典为维护奥运场馆而花费的资金就高达1亿欧元。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则是一次亏损的“范本”。这一届奥运会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它的奥运场馆,场馆起初预计投资六千万美元左右,但是后来花费差不多近10亿美元。像所有奥运会主办方一样,蒙特利尔当局对场馆的赛后利用抱有希望,可惜利用率很低,这一个脱离现实的财务预算和计划,使蒙特利尔人进入21世纪后,还在为30多年前的场馆建设继续负债。

    为举办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日本政府花费了190亿美元建造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冬奥会后,长野经历了“后奥林匹克衰退”,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导致了长野经济的大衰退。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下降速度创造了二战之后当地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

    可以和奥运会并驾齐驱的世界杯足球赛也是这样。为举办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日韩两国投入30多亿美元建造了20座能容纳4万名观众的新场馆。比赛一结束,场馆立刻“失业”。巨额赤字和庞大的债务负担,将长期对当地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国内运动会豪华升级令人忧虑

    那么我们的大型体育场馆是亏损还是赢利?我们鲜有这方面的统计,但情况也是心知肚明的。由于大型体育场馆都是政府投资,即使赔钱至少也是“形象工程”,它还有纳税人的“补贴”,所以有的地方政府并不焦虑。

    以往我们举办大型运动会多用行政手段操办,由于只重效果,便容易忽视效率。而且我们计算运动会的盈亏总不习惯把投资最大的体育场馆算进去。

    近年来,国内运动会豪华升级,令人忧虑。各地运动会的开幕式投入颇大;运动员的住宿标准经常比出国比赛还高;大型体育场馆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有些地方出现了官员中饱私囊等腐败现象。

    我们由于有相当资金用的是国库里的钱,经费总能不断追加,编制可以不断扩大,实在不行就发动民间募捐。于是,人们也就不大顾及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摆脱“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思维,而应该争取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应该把运动会乃至体育场馆的建造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不能为了“形象”而不顾效益。

    2006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公布: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分别比1995年增长31.6%和58.46%。看起来令人欣喜,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相比,差距依旧巨大。    作为“形象工程”的豪华场馆对老百姓来说门槛过高,发达国家则是把很多场馆修建在社区。发达国家社区体育中心建筑虽小却是多功能的,建设的钱比较少,成本比较低,而且易于管理;但我们的场馆大型综合性的多,成本高,资金回收难……

   体育场馆的经济结构不均衡:我国81万多个体育场地(不含解放军、武警、铁路系统)中,国有经济占64.4万多个,集体经济占12.6万个,公有制经济成分偏大,达到95%以上,民间资本投入不足。

    能否跳出竞技体育的窠臼

    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巨大,要做到不亏本需要严格的论证与创意。

    奥运体育场馆的利用与回报率是评定一个奥运举办城市经济上得失的重要标志,赛后体育场馆的利用成为诸多举办城市心腹大患的事实,更说明这是一个极需创意的产业。

    我们应该看到,除去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其他几个大型运动会,影响力与奥运会相差很远,创造经济效益的难度要大许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创意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洛杉矶奥组委主席皮特先生估算,以当地现有场馆有能力举行这届赛事,便把一个1920年建造的大场馆用来举办田径比赛和开闭幕式,今天这个场馆还存在着,就是著名的NBA洛杉矶湖人队的主场;同时将另外一个场馆作为足球比赛场馆。由此,洛杉矶奥运会成为投入最少的一届奥运会。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新建了15个场馆,又对10个场馆进行了改造,在主场馆旁边建了两座新的游泳馆。巴塞罗那的旅游业和体育产业非常发达,举世闻名的巴塞罗那足球队就足以大大提升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奥运会前后,巴塞罗那每年都举行相应的足球比赛、摇滚乐演出,奥运村今天还在被充分利用;巴塞罗那借助奥运旅游战略,短短三年多时间,在世界旅游城市的排名中,从1992年的第16位飙升到1996年的第3位。巴塞罗那的体育场馆在奥运会后得到成功利用,既有其天时地利等原因,也得益于它的创意领先。    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赛后体育场馆利用率分析,功能单一的场馆效果并不好,赛后闲置较多;通过商业开发,与酒店、展览、会议、办公等功能相结合,是提高场馆利用价值的有效方法。

    北京奥运会在新建场馆中考虑到,如果全部由国家投资,会超出政府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且风险大,缺少活力。于是,在建设上利用经济杠杆,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在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到了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大型体育场馆90%以上都卖冠名权,这个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像“鸟巢”这样的体育场,在世界上属于无可争议的一流场馆,仅仅把冠名权做好,其收入就会很可观。

    大型运动会的场馆是任何一个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关注的热点,它无疑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声誉,也很可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债务和累赘。所以,这类设施的建设必须科学论证,三思而行。

□(金汕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鍦洪璧勬簮缃
鍦洪璧勬簮缃
鍦洪璧勬簮缃
鍦洪璧勬簮缃
场馆资源网
天津奥力达胶粒销售有限公司 江门市长河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同欣 北京易思普 北京绿茵天地 华东控股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
 广州柏奥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会员制度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旧版网站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0-2006 北京体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TEL:010-58695680/1/2/3/4/5 FAX : 010-58695690 京ICP证030722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537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602号

场馆资源网 场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