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2005年动工的第一个奥运项目。老人们在场馆前的空地上放风筝。
■ 候选地标档案
位于西四环,2005年3月29日开工,将于今年12月底竣工。规划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五棵松体育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篮球预赛和决赛用馆,共三块篮球场,南侧两块场地为运动员热身场地,另一块为正式比赛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约18000人,赛后可承办各种大型赛事和演出。五棵松棒球场是2008年奥运会棒球比赛场地,由三个球场组成,其中两座赛场可分别容纳观众12000人和3000人,另一座为练习场。
【入选理由】
2005年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奥运项目,是极简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赛后的五棵松体育馆、五棵松棒球场、文化体育设施以及作为公共服务的配套商业设施,将成为满足北京市西部社区居民商业、文化、体育、休闲需要的重要场所。
12月15日,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换上“新装”,金色的铝板幕墙取代了玻璃幕墙。
设施便捷的“大坑”
“现在的体育馆,简单说是在一个大坑里。”五棵松体育中心的棒球场总设计师顾永辉解释说,“大坑”的用意是分散人流和特殊人员。传统的体育场馆建筑会通过楼梯引导人流到二层以上的平台,而比赛选手走一层。但是现在的体育馆放到坑里,传统的双层立体分流降低了,让观众可以从平层直接进入体育场馆,方便残疾人,而运动员等特殊人员通过下沉广场走隧道。
同时改变的,还有因为“奥运瘦身”而将原计划建在体育馆上面的六层商业设施去掉了,改单独建设。“现在的体育馆是一个很纯粹的体育馆,不附加商业娱乐功能。本来设想的是,在一片树林里突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纯净的‘方盒子’,顶上则有十几个大洞。现在的体育馆,最后保留的就是一个130米X130米的‘大方盒子’,玻璃盒里有一个‘碗’,即看台。本来计划的内部双曲面体没有了,改在体育馆顶上设25个缓坡四棱锥体,每个锥体顶上设有通风装置,让本来看上去严实的玻璃方盒子通过屋顶的洞口和地面隐蔽的百叶窗来实现空气流通。”
自然形成极简主义风格
从建筑实用角度来说,方形建筑最好用。而五棵松体育馆设计时,希望能实现通过内部空间的自然形成,不再加装饰的极简主义风格。
原本内部空间的装修风格内敛而不奢华,但是由于赛后运作的需要,NBA等商业性比赛要介入这个场馆,对装修风格提出了商业性的要求,导致最后的装修总体上修改。比如原本设计所有的座席为灰色,后来改成了很热烈的红色。休息大厅里本来只有黑白两色,后来引入了更多丰富的色彩,同时增加了一些餐饮娱乐小型设施。今年年底完工后,将于明年3、4月举行测试赛。而另一座棒球场则于今年8月完成测试赛,它同样是一座钢架结构建筑。建筑外立面的金属网被涂上了黑色和深绿色,如同罩上一层迷彩外衣。顾永辉解释说,那是因为投手最忌讳看到刺眼的颜色,比如白色、红色等。
明年奥运会期间,棒球场外墙将爬满深绿色的藤蔓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