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中小幼学生总数首次突破40万,达到41.2万人,生源压力依然不减,要保证学生入学;一面是投入两个亿,大规模地新建、改建、扩建学校,以尽可能扩大容纳量,破解大班额问题。
学生总数首破40万
据今年3月份公布的乌鲁木齐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7年末,首府中小幼学生总数首次突破40万,达到41万。
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96年以来,乌市中小学生人数呈连年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2007年末达到了211.62万人。其二则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前乌市旺季流动人口已超过50万人,且每年以5%至10%的速度增长,目前,流动人口子女约8万多人。以一所每个年级4个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能容纳1700名学生计算,要容纳这些学生,首府需要50所学校。
生源激增带来大班额
“从后到前,课桌一排接一排紧贴着顶到了讲台,连转个身似乎都很难办到……”
这是2004年自治区首次实行“一费制”,取消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后,乌市一所小学的景象。4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景象在乌市很多学校仍然没有消失。
据乌市教育行政部门人士介绍,受现有条件的制约,学校扩容、改建、新建难度大,多数学校已呈超饱和状态。一位天山区教育局人士认为,一些家长极力为孩子选择名校,也促成了部分大班额的产生。
大班额很难管理
乌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王玲,她经常很 “郁闷”。由于班里人多,尽管她一直举手想回答问题,但很难有机会。
对此,王玲的班主任说,一节课只能让10名左右的学生发言,一个60多人的班级,要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很难。一所小学校长表示,学生超额,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减少,教室的空气质量下降。
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大班额还对学校管理带来潜在隐患,特别是安全问题。
大投入解决大班额
为解决大班额问题,2005年7月,乌市教育局明确限定小学一年级最大班额不得超出54人,然而,在生源压力下,很难落实。
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今年,乌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两亿元资金,在4个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以解决大班额问题。同时,再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配备教学设备,缩小差距。
此外,乌市还将在区域内建立起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今年中考招生中将保送生和推荐生的比例提高到一批次录取学校招生计划的35%。
乌市教育局负责人说,择校生没有资格享受推荐和保送资格,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择校现象。
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人士同时认为,自从2004年9月起乌市所有国办中小学向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后,目前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要解决大班额问题,还有必要对农民工子女就读首府的政策进行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