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2009中国体育产业新年论坛”将于2009年1月11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行。论坛由CCTV-5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第五频道》杂志社、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第11届济南全运会组委会的鼎力支持,是“2009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坛以“体育产业??危机中的信心经济”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产经首脑、体育界、传媒界的风云人物,通过主题演讲、专题讨论等形式,共论当前经济格局下体育产业应该如何承担发展重任,重拾信心等问题,立足国内,面向亚洲,放眼全球,将体育产业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界领袖的见解、经验,透彻分析、清晰展望。
论坛主要议题包括体育产业与信心经济、分众时代体育电视传媒的利益格局、借力体育赛事打造城市名片、体育赛事全球化战略以及体育场馆运营之路等等,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状况,统观中国体育产业现状,分析个案、把握全局,提出体育产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同时,还将推介由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自主创立的WMA(Wushu Master Association)武林大会联盟,以传统武术为依托,树立中国本土体育赛事的国际形象。此外,第一本全面盘点和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及发展前景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09)》纲要也将借由本次论坛发布。
论坛主题突显产业热点
1.《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09)》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09)》由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组织编写,邀请中央电视台、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的专家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学校的学者共同参与,为中国体育产业把脉,系统评估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为打造赛事、媒体、企业之间的金三角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2.体育产业??危机中的信心经济
当前经济环境扑朔迷离,一曲三折,国际上唱空的声音不断传来,所有企业俱都面临空前压力,市场信心普遍不足,产业投入持续低迷,在这一大环境下,如何借鉴曾经的历史,用体育产业重新树立危机中的信心,曾为本次论坛关注的议题之重。
3. 体育营销的定制化服务
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在某一方面,需要体育传播机构能够给予具备强烈针对性的传播服务,或可将之称为完全定制化的品牌传播服务,从而将企业的品牌诉求与体育紧紧融合于一体。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因着主办者CCTV5这一权威传播机构的业内优势和经验,在论坛的主要议题中为致力于进行体育营销的企业指明定制化体育营销的最有力和最恰当的方式,因为,体育营销不仅仅只有广告和冠名。
4.体育赛事全球化战略
放眼世界范围的著名赛事,无论是NBA还是四大网,无不以全球化的视野作为拓展战略的基础,立足本土,放眼全球,是定级赛事的战略核心。本次论坛邀请了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FL(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的首脑,一同讲解和探讨定级赛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扩土。
5.体育网络视频发展的最大瓶颈
体育赛事离不开视频这一最直观有效的传播方式,从电视传播到网络视频,体育赛事的传播路径正在随着网络视频铺天盖地的今天茂盛滋长,然而,在各大网络运营商都在为把体育网络视频打造成强大赢利渠道和资本运作工具的时候,却发现这一最有可能成为大热门的发展趋势遇到亟待突破的瓶颈,是网络带宽现状还是资本投入力度?论坛邀请了央视网总经理和搜狐网董事局主席一同解读目前的发展态势、
6.借力顶级赛事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举办顶级体育赛事不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常规事件,通常举办时间较短。但是包括仪式、演出、比赛、节日等在内的丰富的内容形式,往往会吸引大众的热情参与。奥运会让北京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后还会有济南全运会、广州亚运会陆续登场。来自这些城市的重要领导和嘉宾将与观众一起分享亲身感受,共同讨论顶级赛事给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市民素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7.媒体分众时代催生中国式体育联盟
奥运会之后,观众一定会重新将收视重点放回在NBA等知名赛事及其相关活动上。如何在舶来品充斥的市场上开拓出属于中国传统赛事的一片天地?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为广大热爱传统武术项目的观众打造了WMA(Wushu Master Association)《武林大会》联盟,在《武林大会》赛事的基础上,成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体育运动联盟,使这个项目能够成为享誉国际的文化品牌,代表中国体育赛事的形象。新旧媒体的专家与高校学者将从体育传播和传媒的专业视角分析这一传统项目联盟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满足分众时代媒体与观众需求的重要作用。
行业首脑纷纷出席
张国有(北京大学副校长)
蔡振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孙玉胜(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江和平(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强(安徽省黄山市市长)
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局长)
刘江南(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广州市体育局局长)
马国力(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盈方中国首席执行官及总裁)
高安德(麦肯锡总裁)
汪文斌(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主任,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朝阳(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
崔志芳(CSM媒介研究副总经理)
涂光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鲁向东(中国移动副总裁)
阮伟(《第五频道》杂志出版人/总编辑,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陈永正(NBA中国区总裁)
迈克尔.斯托克(NFL中国区首席代表)
易剑东(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玲(CCTV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北大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秘书长)
林显鹏(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水立方运营负责人,AEG负责人)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
李文杰(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越(亚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
陈少峰(北大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北大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四大特性定位论坛
中国体育产业论坛是2008年1月借由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成立而组织的,以汇聚产业精英,破解发展谜题为宗旨,是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的一个主要分论坛。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领跑者,中视体育率先加盟到这一高端的文化盛事中来,展开了和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的深度合作。
论坛在定位上主要突出“专业化、前瞻性、多维度、国际性”的特点:
专业化??集中了从事中国体育产业前沿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代表了中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的前沿;
前瞻性??解读和总结对过去一年中国体育产业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政策,分析和展望中国体育产业的宏观发展;
多维度??学术精英、政府官员和体育企业翘楚云集于此,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和展望体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国际性??立足北大体育产业研究中心,面向亚洲,放眼全球,汇聚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和体育相关产业有识之士在论坛上交流和分享各国的经验和成果。
作为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内体育产业界的盛事,体育产业论坛的召开势必在中国体育产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并对奥运之后中国体育的走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