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湾体育馆及周边全景
大田湾,重庆市内无人不晓的体育圣地。从50多年前建成的新中国最先进体育场馆,到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球市最火爆的职业足球主场,再到如今日流量过万人的重庆市全民健身中心。半个世纪的风雨催老了大田湾。
7月17日,本报独家报道了大田湾体育场馆将维持原貌扩容翻新的新闻,引起市民极大关注。如今,大田湾改造的部分项目已经开始进行,其中新增“大件”综合楼设施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
面积扩充——
大田湾或增加7万平方米
根据市政府的规划,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建成的大田湾体育馆和主体育场,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维持原貌的情况下扩充容量和改善职能进行翻新改造。
按照规划,历史最悠久的体育馆将采取“内部挖潜”的方式,以增加收缩看台的方式在维持原有座位数量的同时,将场地面积由原来的800平方米增加到1500平方米。主体育场的改造,按照最初的方案,在翻新并保持40000座看台容量的同时,体育场下将挖建底下体育广场,使用面积将增加约4万平方米。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的“第三大件”健身综合楼,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配电安装工程,国庆节之前将竣工。根据规划,预计在两年之内,保持原有外部风貌的大田湾,健身面积将从现在的近4万平方米增加到11万平方米。
职能扩充——
运动随便挑,大赛欢迎来
尽管是建国初期新中国最先进的体育场馆,但进入上世纪末21世纪初之后,年久失修的大田湾实际上在办赛功能上已经退化,从2004年力帆主场迁离大田湾开始,这里几乎成为这座城市一个摆设的“体育图腾”。即使作为多年来重庆市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大田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难以满足群众健身需要的问题。
不过改造之后的大田湾将在全民健身和办赛两方面进行完善。据大田湾体育场场长杜忠勇介绍,改造后在全民健身项目中将基本实现应有尽有,“之前没有的游泳池也将增加,除了传统项目外,还会填补台球、武术、游泳、跆拳道、轮滑、健美等多个项目空白,并将在综合楼内增设运动理疗、运动休闲等项目。”此外,体育馆的改造将彻底改变此前大田湾只能承办足球赛事的尴尬。“扩容后的体育馆内,其附属设施也将达到国际大赛办赛标准,届时不仅是办乒乓球比赛,羽毛球甚至NBA的比赛都欢迎他们来。”
健康到处有,何止大田湾?
大田湾之所以被两三代重庆人看作不可替代的“体育图腾”,正因为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这里几乎是重庆唯一的全民健身中心。而随着“健康重庆”的提出,重庆主城与区县一张庞大的全民健身网络已经悄然织就。
健身何处去?东西南北中
在南岸某公司上班的林先生是个运动发烧友,在他的每周记事本里列着这样一张时间表:“周一晚上,到会展中心打羽毛球;周三晚上,到江南体育中心游泳;周五晚上,到大田湾打网球;周六或周日,到奥体中心踢足球……”林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在重庆运动比过去方便多了,“可选择的地方很多,不担心没地方锻炼!”
根据2003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重庆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已达17351个,到2008年底,重庆市各类体育场地已经狂增至2372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68平方米。奥体中心、江南体育中心、沙区体育馆、洋河体育场馆、国际会展中心羽毛球馆等大型运动场馆,已分别屹立在主城各区。
娱乐何处去?球馆胜茶馆
上周末,南岸区的朱女士过30岁生日。和过去打麻将喝酒的生日派对不一样,从去年在老公的带领下喜欢上羽毛球运动的朱女士,这个生日来了一次以球会友——她在会展中心羽毛球场一下订了三块场地,把朋友、同学和同事都请过来开心的流了一回汗。
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职能的国际会展中心,在七楼专门开辟了一层作为羽毛球馆。而现在,该场馆负责人已经尝到了“副业”的甜头。“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球馆的日均人流量达到了1500人,不光是私人过来打球,很多企业单位也把平时的职工组织生活安排到了球馆来打球。”而据大田湾体育场场长杜忠勇透露,该场馆在2008年的总人流量超过了10万人,比2007年上升了25%。“现在提倡的是健康重庆,到茶馆打麻将、斗地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到体育场来健身的人却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