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两天,汉源县体育馆建设现场,100多名建设者依旧挥汗如雨奋战在工地。钢网架像蜘蛛网一样,密布在70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室内上方。
2月22日,正月初九,记者再次来到体育馆施工现场,室内的钢网架已经拆除,“蜘蛛网”密布在室外,外墙的防火涂料装饰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从除夕到大年初五,50多名施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坚守在工地。初五后,工人陆续返回,现已有80人左右进行施工。”中建三局汉源县体育馆项目部政工负责人黎鹏说。
“汉源速度”建精品工程
看着已经逐渐成型的体育馆,黎鹏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今年5月,一座颇具规模、功能完善、充满现代气息的体育馆将呈现在汉源老百姓眼前。
据了解,汉源新县城体育馆由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承建,这支来自湖北的特级建筑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深圳速度”和“新深圳速度”。
作为新县城重要的公共体育设施,新县城体育馆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是新县城居民的健身休闲场所,更是一个对外展示汉源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中建三局的建设者表示,一定要延续以往的建设精神,创造“汉源速度”,把汉源人民期待已久的“鸟巢”打造成精品工程。
“这项工程将参与‘天府杯’竞奖,工程建设的各环节要求都非常严格。”黎鹏说,体育馆室内上部采用框架结构 钢网架结构的形式,体育馆的屋面采用金属网架结构,整个空间没有一根柱子,全部用金属网架支撑,其中最长的跨度达68米,正面和侧面采用玻璃幕墙。
据了解,该体育馆占地面积8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室内四周看台能容纳4000名观众,可同时进行各种大中小型文艺演出。
黎鹏告诉记者,目前,体育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室内的天棚钢结构已经吊装完毕,施工人员已陆续返回工地进行正常施工。
年轻“爹妈”呵护“鸟巢”
黎鹏介绍,项目部里,除了项目部经理、工程生产经理和机电工长等是“70后”,其余的13名管理人员都是“80后”,项目部人员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如果说汉源县体育馆是我们共同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拥有一群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爹妈’。”黎鹏笑着说。
黎鹏今年25岁,已有3年工作经验,汉源县体育馆是他经手的第一个项目,他说这项工程是他“项目历程的第一站”。黎鹏对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与精力,春节留守工地也就成了必然。当记者向他了解建设者如何过春节时,黎鹏高兴之余显得有些失落:“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在异地过新年,除夕之夜,心里多少有些难过。不过我在大年初一已经通过电话向远在湖北的家人拜年了,现在我特别想念已经80高寿的奶奶。”
黎鹏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施工场地上演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为了一家人能团聚,体育馆项目经理孙德明的家人迁居来到成都。即使这样,从2009年3月来到汉源县体育馆项目建设现场,孙德明还是没能在今年春节回到成都家人身边。为了让工程顺利推进,孙德明和现场留下的50多名工人一道坚守。除夕前夜,孙德明的妻子带着10岁的儿子和特意为丈夫买的新衣来到汉源,让丈夫即惊讶又感动。
“看到他们夫妻团聚,现场的所有人都很感动。”还是单身的黎鹏,着实羡慕了一番。
黎鹏告诉记者,除夕当天,50多名建设者从早上7点就开始工作,直到团年饭开饭前,大家才放下手中的活儿。
“我是第一次远离家人在异乡过年,我觉得很有意义。”黎鹏自豪地说。
“编外厨师”做年夜饭
黎鹏告诉记者,工地上的年夜饭很棒,会议室的桌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水果、饮料,还特意放了几瓶好酒。“厨师”做了热气腾腾的18道菜,3道美味的鲜汤,考虑到坚守在工地的建设者大多来自湖北和四川,所以菜肴一半是湖北口味,一半是四川风味。
“做出这顿丰富的菜肴,多亏了后勤保卫处的负责人张兴武,我们都叫他‘编外厨师’。”黎鹏说,张兴武是施工现场的后勤保卫工作人员,因为厨师是汉源本地人,春节期间回家和家人一道团聚,因此,年近40岁的张兴武当起了临时“厨师”。
记者见到张兴武的时候,他正准备做下午饭。“春节前夕,我们就从湖北带了好些特产到汉源,有湖北口味的香肠、鱼……”谈到如何做湖北人爱吃的鱼时,张兴武显得有些遗憾,汉源这边没有武昌鱼,所以只能在味道上下工夫。谈到川菜的做法,张兴武告诉记者,幸亏平时仔细研究了汉源厨师做菜的诀窍,要不这顿年夜饭的川菜还不敢拿出手。
“清蒸鱼、风味腊肠、回锅肉……年夜饭桌上,每道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好高兴啊!”张兴武高兴地说。
“张兴武在不同工地上,兼职做了3次年夜饭‘厨师’。”黎鹏说,张兴武2008年在非洲,2009年在成都,2010年在汉源。3个年头的年夜饭让大家对这个编外“厨师”很佩服。
听着大家赞不绝口的声音,看着大家笑容满面地观看春节晚会,张兴武很满足和开心。“这是一个别有风味的‘大家族’聚会。”张兴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