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在年度绩效审计时曾发现一批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深圳体育场等4家市级体育场馆经营效益欠佳,且经营3年多来一直是无证经营。就在日前召开的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有关这些问题的整改情况形成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 然而,原来预计可于3月底完成工商注册手续的深圳体育场,至今仍杳无音信,“黑户”身份依旧。
去年11月份,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审议了《深圳市2009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深圳体育场、深圳体育馆、深圳游泳跳水馆、深圳市网球俱乐部等四家体育场馆,2007年转为国有企业后,一直未办理工商注册登记,造成无证经营。
据了解,四家位于深圳市体育中心内的体育场馆,自2007年1月1日起,由事业单位转企业,并委托给当时的市体育局管理,委托期3年。2009年年底,委托期满后,四家体育场馆于今年1月1日起交给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对于四家体育场馆至今未办理工商注册登记,造成无证经营的问题,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表示,根据事业单位改革有关规定,体育、文化场馆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其产权由政府持有,并通过合约方式委托场馆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事业单位改革中划转的是场馆管理公司而不是场馆资产本身。自2007年划转至今,由于四家体育场馆资产分割工作未能完成,导致其营业执照无法办理。
据悉,目前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资产分割工作,同时要求四家场馆先自筹资金完成工商注册。市体育馆办公室主任杨明华告诉记者,工商注册进度之所以缓慢,主要是由于资产分割以及管养模式的确定比较难。他们至今连注册名称都没有确定下来。
“无证”经营也给这些场馆带来很多不便。以签约为例,深圳体育馆的原法人代表明明已经于2006年底就退休了,然而,由于没有工商注册,新的法人代表无法获得法律认可,他们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内,一直在使用原有的法人代表公章和签名。不过,对比深圳体育馆,深圳体育场的进展相对顺利些。其注册名为“深圳体育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验资等手续,并已获得市工商局的受理,预计注册工作可于4月底前完成。届时,已退休3年多的法人代表也可真正实现退休了。
据悉,其他场馆也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工商注册,结束“黑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