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人莫志宇介绍,10月1日,华润深圳湾发展有限公司下边正式成立了华润深圳湾体育中心,负责“春茧”的运营,由他出任总经理。事实上,早在大运会之前,莫志宇就和他的团队在负责“春茧”事宜,比赛期间他们都是场馆的工作人员。到会后,场馆赛后运营的问题又迅速摆到跟前。
“运营困难一定有,会有很大的难度。”莫志宇坦率地说,他们也考察国内很多体育场馆,都存在运营难题。如能耗和人工这两块,是场馆运行最大的成本。据介绍,深圳湾体育中心目前还不到30个人,以后需要继续招人,将达到近百人的样子。另外算的还有物管团队,保洁保安这块一百多人。“人工已经最精简,灯光也不能不开吧,还有一些杂费,省无可省。”能耗这块,“春茧”在大运期间,每月花费百万元左右,“目前由于尚未正式进入赛后运营,所以还没法统计。”
根据体育中心方面介绍,“春茧”的很多场地在大运会期间耗损比较严重,现在体育中心方面正在进行一些设施的修复。这个工作,要到今年12月底才能完成,届时,深圳湾体育中心才会正式对外运营。
宿命难逃
由于关于大运场馆后期运营的前瞻性并不十分充足,不少新建场馆在大运会一结束后就陷入困境。
如魔咒般,办大赛建场馆,几乎没有不亏的。在深圳举办大运会之前,北京和广州相继举办奥运会、亚运会,也是宿命难逃。
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州众多体育场馆中,能实现盈利的只有广州体育馆、天河体育中心等少数体育馆,其他大多数都是亏本经营。
从近五届奥运会的情况看,各国在奥运会后都存在从申办成功到举办期间经济增速,赛后突然递减的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一次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往往要新建和改造数十个体育场馆,主办国家和城市必须小心避免陷入“蒙特利尔陷阱”。
这不仅是魔咒,更是现实。在如此多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面前,深圳有无提前预见,前瞻规划,让大运风光散尽后,深圳新建的场馆尽可能避免日后的运营困境?在这一世界性难题面前,深圳显然并不是功课很好的学生。
大运会结束后,大运场馆实现转型,完全由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由于关于大运场馆后期运营的前瞻性并不十分充足,不少新建场馆在大运会一结束后就陷入困境。
以宝安体育中心三大场馆为例,位于宝安新中心区城市景观主轴线上的宝安体育场,投资8.69亿元。现在,把所有空调电灯等打开,宝安体育场每小时运营成本约3000元,体育馆约5000元,游泳馆则相对便宜些,也要2000元。为更好掌握运营成本,宝安区特意测算出每个馆每小时的运营成本,并表示预计每年运营成本在三四千万元。由于今年举办大运会,三大场馆铁定亏本。
经营定式
仿佛是种定式,大赛后很多场馆会选择“体育 演艺 商贸”多种经营来盘活场馆,有的成功,有的则失败了。
亚运会后,广州体育馆是文艺演出公司的最爱,其主体育馆能容纳9000名观众,一个月曾举办过5场演唱会,广州体育馆二馆作为比赛馆、三馆作为训练馆,多种经营玩得风生水起。天河体育中心成为今年广州恒 大足球俱乐部的主场,还承接皇家马德里对广州恒 大的比赛。此外,天河体育中心安装60张露天乒乓球桌免费供市民使用,恢复、扩建一条由53套器材组成的2100平方米的健身路径,打造“百姓健身乐园”,人气极高。
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同样是世界性难题。国外大型体育场馆维持的重要手段是有足够多的大型比赛,比如欧洲五大联赛、美国N BA,都使一大批体育场馆不会亏损经营,而且大多有盈余。但中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都不适宜在大型场馆进行,而且大多商业价值不高。国际上许多大型体育场馆也有成功的运营案例,比如可变身为会议设施、零售商场、博物馆、电影院等,开展各种非体育活动,场馆多元化运营使场馆运营方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像巴塞罗那奥运场馆、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韩国首尔世界杯体育场就是典范。
深圳也不例外,大运结束后,各大新建场馆纷纷谋划未来。龙岗大运中心在国庆长假来临前夕,健身设施决定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十一黄金周运动嘉年华”主题活动开始“自救”。面对深圳同城的多个体育场馆竞争,大运中心显然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所在。除规模体量很大、维护运营成本高外,大运中心公司新闻发言人杨延涛就说,远离市中心,周边社区不成熟,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还有差距,这些都是问题。此外,交通则是被频频提及的另一个问题,从地铁龙岗线大运站到大运中心的直线距离是1 .4公里,而步行的话距离超过2公里。在10月6日中国与阿联酋的热身赛时,交通部门增开了公交车数量。不过,大运中心公司市场开发部余政峰说,这是热身赛组委会申请的,与大运中心公司无关,也不能保持常态。
不过,在大运中心公司的高层看来,目前大运中心最大问题就是缺钱。尤福永说,在水晶石的知名度远不比上鸟巢、水立方的情况下,大运中心希望打造一台类似《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节目的做法,搞一台画龙点睛的节目,但受制于缺钱目前还停留在计划阶段。
“我们还在等待市政府的明确政策”。按照尤福永的规划,整个大运中心要建成“演艺之都、康乐之城”,包括跨年演唱会、趣味运动都在筹备之中。为与深圳同城的体育馆错位竞争,大运中心与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湖北武汉等地的体育中心成立民间体育馆联盟,通过异地互补来降低成本。而从深圳振业集团副总经理的职位上“转会”过来的尤福永称,大运中心公司要尝试走“体育 地产”的模式,并与内地城市签订意向性协议。
维持场馆运转要一百多号人,各项能耗、杂费每月数百万。莫志宇和他的团队甚至预估测算出,等场馆正式运营起来后,年度亏损将以千万元来计。幸好,“春茧”运营开局让莫志宇很欣慰,仅9月份这里已经举办三场大型演唱会。他在对将来备感压力同时也充满信心,要不断探索创新,两年内实现深圳湾体育中心盈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